高职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传递了啥导向?
这是史上最坏的时代,也是史上最好的时代。疫情肆虐两年多,俄乌战争爆发,加剧了时代发展的进程。
在这个史上最糟糕的毕业季,终于有地方打破了唯学历论,让高职生有机会再次充当人民公仆。
中国网6月6日讯 6月6日,北京市发布《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有平等机会,将北京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
那么,北京将高职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传递了啥导向?
一是打破学历枷锁,让广大高职生有更多的选择。
但是...由于大部分高职生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他们在公务员考试中只会沦为炮灰。当然,一些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会脱颖而出,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绩。
二是警校学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
以往在公安系统招生中,很多岗位单独面向警校招生,导致部分岗位竞争不如一般岗位。但也有一些三不限。比如广东省以前某些山区就有公安系统的职位是三不限+高中学历即可报考。某年,一位高三学生单刀赴会,一举击败众多本科生,顺利成了某市最年轻的公务员、最年轻民警。
可以想象,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开,未来将会有更多系统的职位面向高中、高职毕业生,这将使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更加激烈。
三是边远地区的人才梯队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
现在偏远地区的公务员队伍老龄化,思想僵化,技能不足,难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但是,我们一味要求本科及以上公务员去支援、临时工作和锻炼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
因为很多人自我期望过高,不愿意在偏远地区长期工作。这导致很多人去偏远地区只是为了镀金,做一些面子上的功夫。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反而没人做了。这时候,高职毕业生如果能扎根下去,就能慢慢地让边远地区的基层治理更加坚实、有力。
四是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二代目的的绿色通道。
早在十多年前,公考队伍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曲线救国绿色通道:由于分数相对较低,先考到偏远地区。到期后,立即转到家乡(分数高、经济发达的地区)。
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假如以前有些二代目还局限于学历,上岸不容易,现在就没有障碍了。
综上所述,一项政策不能简单地判断它是好是坏,关键是看实施。每一项政策,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但同时每一项政策都会有漏洞。
因此,关键是如何利用政策筛选出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高职生,充分利用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
相关链接:
由于考试政策不断变化,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考办权威发布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