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那么难考,他们却依然选择了辞职...
网上出现关于”公务员辞职信“的话题经常引起很多人关注,这些辞职者有的是领导干部,有的是文采斐然的文员,有的只是对稳定生活不满意。
不管他们辞职的意愿是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务员开始脱离体制,开始职业发展的转型和思考。
那选择辞职的公务员有哪些特点呢?他们有独特的优势吗?致学教育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
1.发展遇到职业瓶颈。
公务员有明确严格的职务等级划分,工资和日常福利直接关系到职务等级。理论上,公务员可以一直升迁,但实际工作却大不相同。
在县级机关,科级是一个坎;在地方厅级机关,处级是一个坎;在省部级机关,厅局级是一个坎。一个坎就会阻挡绝大多数人,极少数人能够成为领导干部。
在机关和单位工作时,排名、职务、分管领域的调整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有些人已经是单位的中层或业务骨干,都是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交流出去的可能性、单位的编制数、业务的核心程度、上升的空间潜力、人际交往的程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
这类公务员已经掌握了成熟的业务能力和社会网络资源,辞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经济收入。辞职后,他们大多选择在企业担任高管,但总的来说,这类人的比例很小。
2.专业背景突出。
这类公务员多为专业技术类,任职于处级以上的行政职能机关。许多人是重点大学毕业即进入公职人员队伍,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即社会需要的热门专业和高级执业证书。
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大城市,就业机会更多,体制内外的收入差异很大。有的为了增加经济收入,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职业平台,有的遇到了职业瓶颈,各种原因都会导致公务员选择二次择业。
例如,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司法机关公务员会选择在最低服务期满后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税务财务部门选择在会计师事务所或银行工作;发改委公共政策部门在房地产企业工作。
3.年轻干部职业二次选择。
在30岁以下的公务员中,许多人在作为应届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时,对公务员缺乏全面的认识,其中许多是由父母、亲戚和老师的诱导和鼓励造成的。因为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很多学生甚至把公务员等同于”当官“,认为考上公务员就是做官了。
许多学生对公务员的类别、政府机关的职能、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自己是否适合公务员职业等都缺乏清晰、理性和全面的了解。
从大城市到乡镇的生活条件差异、专业背景和工作不匹配、经济收入低、繁忙的工作压力和异国他乡的孤独都会给刚进入社会的公务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差距。
许多人在积累了两到三年的工作经验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利用自己的年轻优势,会做出第二次职业选择。
4.个性使然。
作为体制内的一员,一言一行都与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关,即使是一种非常卑微的行为也会被无限放大,贴上公务员的标签。无论是说话、做事、交朋友、发朋友圈,都有一些有形或无形的规则束缚着你。许多特殊部门的出国、投资、商业和婚姻将与普通人不同。
有类人天生就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喜欢被各种规章制度所束缚,进入制度后不久就会有辞职的想法。有的领导干部原本是大学教授,宁愿离开官场回校园著书立说;有的年轻公务员是小清新,想离开体制去看看;有的年轻人才,发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心思,离开体制照顾高堂。
公务员就像围城,体制内的人想出来,体制外的人想进来。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主体,都有自己的追求、爱好和规划。公务员作为千万职业之一,应该以平常心对待离职和竞争。无论做什么工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关链接:
由于考试政策不断变化,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考办权威发布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