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线上升,就是考研变难了吗?
3月11日,2022年考研国家线公布。除少数专业外,分数线普遍大幅上升,部分专业涨幅超过10分。与2021年相比,A区学硕历史学、艺术学上涨15分;哲学、教育学、法学上涨14分;经济学、文学、管理学上涨12分;理学、工学、医学上涨10分。专硕除农学、军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三类专业之外,也全线上涨。
相关话题瞬间引爆热搜,讨论爆棚。很多网友互相问候:今年,你上岸了吗?网友们还开玩笑说“这次考研究生究竟有多难”。
那么,国家线上升,就是考研变难了吗?
国家线上升,就是考研变难了吗?
根据国家线规则,随着招生计划的增加,今年国家线对应的考生排名实际上低于去年国家线对应的考生排名。国家线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试题难度较低或考生整体考试成绩有所提高。研究生入学考试和高考一样,上线,入围复试,不是看分数,而是看所有考生的排名。
从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角度来看,研考实际上变得更加简单。2021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105.07万人,比2015年(57.06万人)增长了近两倍。今年研究生招生保持小幅增长,招生计划将超过110万。分数线按扩大20%划定,网上学生132万。
但即便如此,由于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为457万,仍会有大量学生无法上岸。算下来,会有300多万失败,对于这300多万失败的学生来说,考研自然很难。
在这方面,有些人认为考研的困难是由于考研的数量迅速增加,但研究生入学规模的增加跟不上申请人数的增加,导致研究生入学率较低。因此,面对学生对考研需求的不断增有很大的空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必须提高警惕。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会让更多的研究生上岸,但如何保证学生素质和培养素质呢?不考虑学生和培训质量保证的扩招,就是注水研究生教育,会导致研究生教育贬值,促进高学历消费。
当研究生招生超过100万时,他们仍然觉得考研很难。真正的问题是,不应该有那么多学生报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300万失败学生中的大多数不应该选择考研。确切地说,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被裹挟到考研之中。这不仅使考研变得火爆而且误导了他们的学业发展,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就业。
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一进大学就被学校教育要考研,把考研作为第二次高考,考上名校,实现身份的转变。这似乎激励了学生进步,但是这种教育偏离了学校的办学定位。这些学院和大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以教育为导向。
在学历导向下,很多学校围绕考研组织教学,学生只关注考研科目的学习。调查显示,90%以上的本科院校选择考研。许多学生说,除了学习几门考研科目外,他们在大学里什么也没学到。
这是考研的必然结果:围绕考研教学,让所有考生参加考研;边缘化非考研科目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成绩,但会影响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和研究生的质量;只学习考研科目,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学生很难找到工作。考研已成为他们最合适的就业避风港。如果他们今年不能通过考试,他们将在明年再次参加考试。
对考研难,要知难而退,理性规划。所有本科生都要考研,这绝对不是正常的教育。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严重失衡,浪费大量教育。近年来,许多人建议缩短基础教育体系,让年轻人更早进入就业市场,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然而,本科毕业后的共同选择是参加考研。如何加快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中国的就业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研究生吗?
引导学生理性考研有两个关键键,一是所有高校坚持自己的学校定位,特别是最大的本科院校,应回归职业教育定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给学生完整的高素质本科教育,而不是教育学生参加研考研。
二是要扭转学历和名校就业导向,治理社会学历高消费现象。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了提高学历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不想参加考研,并被迫开业获得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教育等就业歧视,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要采取切实措施控制学历歧视,遏制学历高消费。
相关链接:
由于考试政策不断变化,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考办权威发布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