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时,这6句话很容易被刷!
大多数省份2022年考研初试成绩已于2月21日公布了,相信很多考生在期待初试成绩公布的同时,也在准备复试。
而考研复试一般以“面试”的形式考察考生,而“面试”则以问答的形式进行。
老师问考生问题,考生回答,然后老师根据考生回答问题打分,最后根据初试+复试结果综合决定考生是否被录取。
考研复试成绩至少占总分的50%,有的学校可能更高,占60%甚至70%。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能否进入复试取决于初试,最终能否被录取主要取决于复试。
所以,考研复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准备复试的同时,也要积累一些回答导师问题的“经验”,比如面试时不能说以下六句话,导师可能会“反感”,容易被刷。
①我不喜欢本科专业,才“跨考”的
许多学生在参加考研时,会选择与本科段不同的专业,也叫跨专业考研。
对于跨专业考研的考生,老师可能会问这些考生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考这个专业?或者你为什么要跨专业考研?
然后,很多学生可能会直截了当地说,我不喜欢原来的专业。
这个理由确实足够了,但这个答案是一句“废话”,喜欢谁还去跨考?所以,这么回答并不聪明。
因为老师问这个问题的初衷不是想知道你喜欢什么专业?不喜欢什么专业?但想知道你为选择这个专业做了什么?基础是什么?能否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
因此,你的回答可能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找到两个专业的共同点。
其次,为什么你觉得这个专业更适合你?有哪些经验或学习能证明这个专业更适合你?你为此又做了什么?(比如大学期间选修了哪些相关课程?)
②你们学校比较好考,所以选择考你们学校。
“你为什么选择报考我们学校?”,这也可能是考研复试问得多的一个问题。
有些学生也可能说实话,比如你们学校考试比较好。虽然你心里这么想,但你不能这么说。
有很多正确的答案,比如。
能够进入xxx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在高考时就想报考,但分数不够。这次考研也是为了弥补高考的遗憾。
其次,你也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来回答,例如,你说咱们学校的专业实力相对较强,专业方向,考研的难度更符合你的期望。
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尽可能多地了解报考大学。
③读研还没有规划,我不想读博,就想早点毕业后挣钱
“你读研期间有什么计划?”,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问得更多的问题,虽然问题很简单,但是,很难回答。
有些学生也比较诚实,会简单地处理,可能会说,“研一时就上课,多读书……研二发表论文,具体计划还没有考虑好。”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在研一期间,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大量的文献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然后努力确定研究方向。
在研二期间,我将专注于研究课题,努力发表一两篇高质量的论文。
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继续深造,对专业方向有更深入的研究。
研三可以重点写毕业论文和考博(不考博就写实习)。
“你愿意读博吗?”,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问题,导师可能更喜欢愿意读博士的学生。
因为,一个话题,如果你想深入学习,说实话,研究生3年是不够的,因为研究生必须上课,研究生2开始做话题,一年后想办法毕业,时间很紧。
因此,导师可能更愿意读博士。
④我没有什么特长。
“你有什么特长?能说说吗?”
一些学生实事求是地说,有什么特长。
即使你真的没有专业知识,你也不能直接说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优势,但没有发现。
例如,在专业方面,你可以考虑你掌握了什么专业技能,例如,掌握xxx编程语言,尝试做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做一个小网站。
比如我有很强的沟通组织能力,大学期间加入了xxx会(社团),组织了xxx活动..
不,你可以在其他方面发现一些你擅长的东西,比如画画画、唱歌、跑步、羽毛球、篮球、写作。从小写到大,不信你想不出一个。
⑤过度“炫技”,一点也不谦虚的话
自信是一个好的特点和优势。然而,过度自信是不好的,它变成了无知。
在研究生复试中,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学生。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只是简单地了解某一专业作品,然后他们会说他们熟悉XX专著,并从侃侃的角度谈论书中的观点。
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只是参与了一个项目的研究,结果说他们负责,领导xxx项目的研究。
话说得有多大,就会有多难堪!
最后,老师可能只问你两个简单的问题,你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面试中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炫技。
也许在面试老师眼里,你所有炫技的表现都接近透明,最后发现小丑是自己。
⑥太过于“圆滑”,“空话”、“大话”不能说
考研面试时,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时刻提醒自己,你只是一个来面试的学生,不要表现得太圆滑,不要说太多空话和套话,不要说太官方的话。
例如
还是前面的问题,“读研期间有什么计划?”
在研究生期间,我必须专注于某些方面的研究,努力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几篇高质量的论文。
众所周知,xxx在中国仍处于空白状态,无人研究。
我要做的就是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努力带领大家走在世界前列...估计坐在下面的老师会被你吓到。
以上是研究生复试时不建议说的六句话,仅供参考。
相关链接:
由于考试政策不断变化,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考办权威发布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