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探究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源头
2025-02-21
330次阅读
近年来,中国精准扶贫政策成为了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而这项政策的源头就是“建档立卡”政策。那么,建档立卡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建档立卡政策,是指将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精准评估、精准帮扶,并建立健全贫困户信息档案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最早起源于2004年,当时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开始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五个一批”工程的内容包括:一个工程、一项政策、一个项目、一批人才和一批品牌。其中一项政策就是建立农村贫困人口信息库,即“建档立卡”政策的雏形。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实现精准扶贫。
建档立卡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建档立卡政策逐渐完善。2013年,国务院扶贫办发布了《关于建立农村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立信息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

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明确了建档立卡的具体操作流程,即:贫困户申请,村级委员会初审,乡镇政府审核,县级扶贫办核定,建立贫困户信息档案。同时,还提出了“四个精准”原则:精准识别、精准评估、精准帮扶、精准退出。
建档立卡政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016年,中国政府提出了“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即到2023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政策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立贫困户信息档案1.2亿户,覆盖贫困人口4.4亿人。
总之,建档立卡政策是中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源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04年。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实践,该政策已经成为了中国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未来的脱贫攻坚中,建档立卡政策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链接:
由于考试政策不断变化,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请以考办权威发布信息为准!